{一}、校服款式的恰當設計
服裝款式根據分類方式不同,種類多樣。從服裝穿養場合來看,校服可分為日常便服和禮服。日常便服主要指運動休閑類的校服,是學生在校期間穿養時間最長最頻繁的服裝。禮服指正裝類的校服,只要求在特定場合穿,穿養次數少。從服裝外廓型來看,校服一般多選用H廓形,女裙選用A廓型。H廓型具有隨意簡練的特點,圍度寬松,能保證運動時人體所需的活動松量,既能滿足學生校園活動的需求,并且不影響青少年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
校服款式設計不僅要考慮其外部造型,也要注重局部細節。在校服款式的局部設計中,設計點集中在領子、門襟、下擺、口袋、袖子等部位;常采用的設計手法有貼條、鑲滾邊、拼接等。
校服的實用功能決定校服款式要精簡,細節去繁存簡。在校服設計中,如何均衡服裝形式與內容的關系,達到完美的結合,需要校服設計師不斷的嘗試和創新。
校服設計的色彩、面料、款式三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三者相互制約,相互滲透融合?,F階段,對于校服企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保證校服品質的前提下,降低生產成木。在校服設計中,需要多方面綜合考慮。盡量選用常規色彩和面料作為主色和主面料,款式精簡,使部分校服品類可以在多個學校通用,既減少設計和生產成木,也減少面料和成衣的庫存壓力。條件成熟后,需要建立校服數據庫,從校服設計涉及的各個方面出發,尋找設計規律,為設計出具有時代特征又有文化底蘊的校服尋找方向。
{二}、中小學生校服設計分析
校服與其他制服一樣,具有特殊的表征意義和功能特征。校服應該符合學生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特點,在設計和用料上應視年齡段不同而有所不同。中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性與成年人有所不同,校園服裝設計的難度比較大,我們應針對中小學生的特征來進行設計。
1、款式設計
中小學生體型變化較快,并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因此中小學生校服的款式設計應具備一定的運動機能性、可調節性和組合性。在進行款式設計時,結構的設計應以不妨礙人體的基本運動為原則,做到尺寸安全、結構安全;應選用簡潔、流暢的線條,力爭在“大一統’,的服裝形象中追求個性!n在局部造型設計中如口袋、袖口、領型和分割線等處可借鑒休閑元素;男生服裝的設計應能體現陽剛之氣和青春活力,女生服裝的設計應力求文雅秀美,使服裝的風格與款式和諧統一。
2、色彩設計
校服是學生在校園這一特定場合集體穿著的服裝,通常應采用樸素沉著的色調。校服的上下裝可采用相同的色彩,局部配以鮮艷的色彩加以點綴;整套服裝的色彩應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之具有莊重、嚴肅、明快之感,能充分體現現代校園文化的氣氛;整體服裝色調應柔和不宜強烈,以避免學生在上課時分散注意力;小學生的服裝色彩應歡快、鮮艷,中學生校服的色彩可稍莊重些,但絕不可脫離學生氣。
春季校服宜采用較明朗的色彩,如白色、天藍色、草綠色、粉紅色等;夏季校服應以淺色為主,白色是首選色,能給人以清爽潔凈的感覺;秋冬季校服應以深色為主,藍色可與白色結合,黑色可與白色相間,紅色可與白色搭配,使校服的色彩呈現出層次性和多樣性。校服色彩的選擇應征求學生的意見,不能一味地追求流行趨勢。
3、面料設計
面料不僅可以診釋服裝的風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著服裝的色彩與造型的表現效果。中小學生校服面料的選擇原則首先是安全衛生,面料不僅要具有吸濕散熱性、防霉防菌性,還要質輕、結實、耐洗、不褪色、縮水性小、免燙。特別是主料應選用耐洗、耐磨、抗皺、防縮、防靜電的天然或混紡面料。其次是物理機械特性好,面料要能滿足學生運動的需要,同時還要易保養、易洗滌。再次是美觀大方,面料要能體現學生謙遜、溫和、平穩的個性。正裝校服可選用毛混紡面料,這種面料外觀平整光潔、柔滑挺括、豐滿而有彈性;休閑風格的校服最好采用棉加萊卡的面料,它具有天然纖維的特性和必要的回彈性,吸濕透氣保溫性良好,不易變形,穿著舒適,運動自如;運動裝可采用改良后的化學纖維面料或混紡面料,例如,滌棉混紡面料光澤明亮,手感滑爽,外觀細膩且質地輕薄,易洗快干??傊?,學生服面料的選用要體現安全、實用的主題,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4、質量價格
中小學生校服是比較特殊的商品,因此,國家應在構建統一規范的校服質量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實行批量驗貨制度,企業生產的校服在進入流通渠道前,必須進行驗收申報,檢驗合格后方可進入學校;實行校服抽查制度,發現不合格的校服要進行追繳。校服的定價必須經物價部門批準。生產校服的企業可以推出不同款式、不同面料、不同檔次、不同價位的校服供學校選擇,以滿足不同學生群的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