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園服裝的分類
校園服裝作為服裝中相對獨立的特殊領域,可以按照不同的依據進行校園服裝品類的劃分。
(1)按照性別:校園服裝可以劃分為男學生裝、女學生裝。性別角色的分工是人類社會得以健康、有序發展的必要條件,無論中學生校園服裝還是小學生校園服裝,校園服裝的性別分類都應該清晰而明確,使學生從小就接受來自服裝的對社會角色的正確引導和教育。
(2)按照年齡區間:校園服裝可以劃分為中學生校園服裝和小學生校園服裝。小學生校園服裝又可按照年級高低的不同劃分為1~3年級校園服裝和4~6年級校園服裝。這種劃分的依據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將要經歷人生中的三個不同的年齡段(即兒童期一少年期一青少年期),不同的年齡段所體現的精神風貌也不同。因此校園服裝的款式、色彩也應該有所差異。
(3)按照季節:校園服裝可以劃分為春秋裝、夏裝、冬裝。由于我國南北方地區氣溫差異比較大,北方地區冬季較為寒冷,冬裝的成本較高,搭配復雜,所以,許多學校不設冬季校園服裝。南方地區冬季氣溫相對較為溫暖,因此可使用春秋校園服裝。因此,常見的校園服裝有夏季校園服裝、春秋季校園服裝。
(4)按照品類:校園服裝的品類組合形式有套裝和單品組合兩種形式。
校園服裝的分類選擇可以根據本地區的氣候和經濟特點靈活選擇。它將會影響到學校整體形象和辦學理念的表達以及學生家長經濟負擔的增減等重要方面。例如,在經濟不發達地區,校園服裝可以簡化成只有春秋季節的運動休閑裝(即可日常穿用,也可運動時穿用的具有運動裝特點的休閑裝)。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或學校,可以考慮購買春秋季節的運動休閑裝、春秋季節的制服套裝以及夏季套裝等及其服飾配件。經濟發展較為發達的地區或條件較好的學校,可以考慮購買冬季校園服裝、風衣、春秋季節的制服和休閑運動套裝、夏季套裝等。
<二>、學生對學生裝的要求
(1)學生的眼光日益喜歡追隨時尚。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對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上升。服裝的市場越來越大,款式新穎,顏色多樣。在如此豐富多樣的服裝市場面前,我們學生的校服也就顯得很普通了。況且,如今的高中生都是十七八歲的少男少女們,是愛美的年齡,當然就更偏向與市場上的五光十色的服裝,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校服。(2)現今的校服過于呆板,不能充分體現青少年的蓬勃朝氣。
現今的校服款式過于單一,尤其是春秋裝(拿西裝作例子),我們大多數學生都認為不適合我們。穿上西裝,顯得過于死板,老成,所以大家只有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上才肯穿一次,這樣的話,三年也穿不了幾次,完全是浪費金錢。至于女生的格子裙,那就更不合適了,夏天穿太熱,冬天穿太冷,春秋天穿又不合適。
反觀日本,校服己成為青春、流行文化的標志。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某些私立學校的校服己設計得更加吸引人,校服作為紀律的標志正在被淡化,現在學生把穿校服背書包看作一種身份的象征,有些學生甚至就為了穿某種的校服而去那所學校就讀。除此以外,吸引日本女孩穿學生服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日本女孩穿校服以表明自己年輕,年輕是資本也是優勢,因此學生服也就被看作是年輕富有朝氣的標志,這正是校服流行的深層原因。
總之,現今的校服同學們最不滿意的就是款式和顏色,對于質地,尺寸等都有著較大的意見。所以在新校服中,對于以上幾點都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同時,大部分同學都認為需要添一套冬裝,可是價格大家卻都偏向于比較低的,這就對我們的研究造成了一定的困難。至于色系,風格等我們的調查也己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概念。希望能真正設計出同學老師都滿意的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