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園服裝的風格
服裝設計中的風格是指服裝外觀樣式與精神內涵相結合的總體表現,是服裝所傳達的內涵和感覺。服裝風格能傳達出具有一種鮮明的傾向性的服裝的總體特征。服裝風格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民族地域、不同的服裝流派之間相互借鑒、循環往復,并能透過流行的表象,展示其豐富的美感與內涵。校園服裝作為服裝的一個特別領域,其風格特征也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變化的影響。
(1)休閑風格(casual)是指以穿著和視覺上的輕松、實用、隨意、舒適為主的,適合休閑、運動、旅游等多種場合穿著的校園服裝風格。校園服裝的整體感覺隨意自在,并使著裝者具有一定的親和力.運動服功能性的設計理念大量運用到這類服裝之中,青少年在舒適、自由、休閑的裝扮中體味造型簡潔、自由舒爽的快樂。這類校園服裝風格越來越為大多數學生所喜愛。如圖4-30T恤衫、休閑襯衫和單色休閑褲的搭配;嵌條T恤衫與嵌條休閑褲的搭配等。
(2)古典風格是指服裝給人以正統的、受流行影響相對較小的、傳統古典的著裝印象。其服裝樣式更像大人們正規正矩的著裝樣式,整體服裝給人端莊大方、比較成熟和保守、講究品質,不太受流行所左右,較多應用人們慣于接受的常用設計元素。追求嚴謹、高雅和含蓄的形象特點。
(3)運動風格(sport)是指服裝在視覺上明確給人以活潑的、健康的、運動功能性很強的校園服裝。把運動和游玩的理念引入校園服裝,使運動風格的校園服裝具有穿著方便,動感十足的特點。其極富動感的造型特點和較為強烈的對比配色,一直是青少年所喜愛的服裝風格。
(4)學府風格(sophisticate)是指服裝在視覺上給人以有知識、有教養、有城市感覺的印象,有著簡練的、干凈利落的直線條和斯文的著裝效果。一般以中性、低飽和度、深度的顏色配色,重視校園服裝的品質、技術等方面的因素,如襯衫領帶和西褲的搭配。
(二)、中學生校服的美觀需求
在經濟發達國家,校服歷史又悠久、分工明確、種類較為齊全。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校服勢必會與外國校服的形制產生差異化。在很多經濟水平較為發達國家,學生平時上課基本穿著制服式校服,在體育活動時,擁有專門的運動式校服,在其他非正式的集會活動時,又擁有體現學校文化的體閑舒適的文化T恤衫。與此相比,我國校服依然停留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校服文化當中。我國校服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歷過數次變革,從民國時期的學生裝,到五六十年代的綠軍裝再到八九十年代的針織運動裝都是跟隨時代的需求應運而生的?,F今,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物資充盈,人們的物質以及精神生活都大大提高。人們對于自己的生活質量尤為重視。而中學生校服卻停滯不前,早已不能滿足學生對于自我形象的標準。這是因為中國人對于校服的要求依然停留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種“能穿進去”的層面,忽略了“美觀”、“精神”、“氣質”等高級著裝情感心理體驗。歐美等發達國賦予校服更多文化上的內涵,并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文化沿襲方式。例如貴族學校的校服傳承的是一種貴族式的文化。校服使學生無論身處何時都能夠警醒自己的行為要符合貴族的言談舉止。學生穿著校服不單單是因為便于統一管理,更多的是傳承學校的精神文化以及沿襲知識階層所特有的內涵與氣質。歐美國家學校要求學生穿著學生服,是希望通過莊重的服裝使學生認識到傳授、學習知識是一件神圣而莊嚴的事情。于此同時希望通過莊重的服裝來約束學生的言行,潛移默化的使其成為一名內外兼修的紳士或者淑女。中國中學生校服更多的停留在“集體體操”的時代。它要求整體上整齊劃一,卻不注重中學生的個體發育與個性發展。近年來人們更加注重自我的個性發展,只要求整齊劃一卻不尊重個體美感的校服著實不能讓人接受。加之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自我意識的快速覺醒,與整齊劃一卻壓抑個性發展的理念相沖突。
愛美之心是人的天性。通過服裝來表達自己獨特的氣質與外貌,使精神上得到滿足。青春期階段正是自我意識高度發展的時期。每個人對于美的理解是不盡相同的。這與每個學生的理想服裝自我有關,這也取決于每個學生的個性與氣質。他們已經開始獨立構想“我希望成為什么樣的”、“我想成為什么樣子的”。因此可以說他們對自我與服裝自我都是有較高期望值的。雖然每個學生對于自我有不同的想象與判定。但是作為同齡人群體還是具有某些統一性的。青春期群體成員之間的互相模仿互相作用,同一心理和歸屬心理都使青春期中學生的成員形成類似的價值觀與選擇態度。因此他們對于美的感知也是具有統一性。青春期對一切未來都充滿希望。因此他們對理想服裝自我是有很高的期望的。因此,校服設計必須符合青春期學生對于他們理想中“美”的想象。